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召开线上教学科研研讨会

作者:侯恩宾 时间:2022-04-30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会议精神更好地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近日齐聚线上,召开“云端”研讨会。根据会议主题,教研室各位老师聚焦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如何融入课程、融入科研的“双融”问题,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推动课程教学与科研发展相结合,实现个人提升与团队增效同频共振,会议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尚振峰主持。



 院长张鹏指出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会议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是引导学生爱党爱国、厚植社会主义情感、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重要举措。课程内容必须实现知识体系的更新,体现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新提法、新论断、新观点,集中展现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取得辉煌成就,聚焦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所取得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任课教师需要严格按照“七个讲清楚讲透彻”的要求,将全会精神讲准、讲活、讲透,创新课程讲述方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结合大学生的新状态、新疑惑,采用新形式讲述新内容。

 副院长巩克菊从思政课程开展的角度,指出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需要协调好教材内容与会议精神的关系,号召思政课老师学深悟透会议精神。巩克菊指出,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关键在于保持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性,要积极吸纳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的成就的展现、经验的提炼、观点的发展,重点在于任课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全会精神写进教案,进行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强调话语体系的转化。针对大学生的可接受度、理解度,以耳熟而详而又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政策文件语言向课堂表达的有机转换。

 各位老师从自身的学习经验以及上课体验出发,纷纷就如何融入思政课建设,怎么融入思政课建设提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杨先永、王国礼等老教师结合科研发展状况,指出十九届六中全会不仅是一次伟大的政治会议,所提出的“两个确立”“两个结合”“新飞跃”“十大坚持”等观点,是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为当下的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时代命题,指明了科研方向。

 大家一致认为,做好会议精神融入思政课建设,首先需要系统学习会议文件、完整领会会议精神,把握会议的政治高度、历史厚度、现实力度。其次,将会议精神融入思政课堂要找准融入点、提高针对性、增强话语温度。特别是要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性格特点、情绪感知以及时代背景,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当代困惑,采用走近学生的方式,积极探索案例型、讨论型、启发式的课程教学,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与教书育人相统一。

 教研室主任尚振峰、支部书记丁燕最后对本次线上会议进行了总结。两位老师从会议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方法性与思政课老师的成长性角度出发,指出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年轻老师需要及时熟悉、掌握会议精神,衔接好教材内容与会议精神,老教师需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保证讲课内容的与时俱进性。

 通过本次会议,中国化教研室诸位老师深切感受到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建设具有重大政治意义与强烈的现实关怀性,找准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建设的逻辑主线、内容主体,明确了会议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方式与方法。


审核:张 鹏

终审:赵海涛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邮编:2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