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办公楼五楼会议室举办“提升科研能力专家报告会暨山东建筑大学客座教授授予仪式”。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毛殊凡,省委党校原副校长、一级巡视员、教授孙占元,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教授周向军,分别作主题报告。山东建筑大学党委书记陈国前、副校长郭益灵出席报告会和客座教授聘任仪式,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先永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和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会上,杨先永宣布聘任毛殊凡、孙占元、周向军三位专家为山东建筑大学客座教授的决定,副校长郭益灵为三位教授颁发聘书。
随后,周向军以《关于申报科研课题的几个问题》为题作报告。他结合自己成功申报课题、参加专家评审、成果鉴定的经验和心得,就申报科研课题的十个相关问题展开详细解释。他强调高校教师需要提高申报科研课题的自觉性,做好学术史梳理、综述和评价,弄明白研究什么,说清楚为什么研究,并按照申报书设定的内容逐项具体论证,着力说清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他认为,要把科研作为生活方式,平日里就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孙占元以《提升科研能力需要关注的三个环节》为题作报告。他指出,提升科研能力,需要提高申报课题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学术影响能力。他强调学术研究需要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拥有丰富的文献基础,深入实践,提炼对策。他建议提升科研能力,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各种论坛、各种学术团体等,积极参与论著的评价和评奖,着力培养各种人才。
毛殊凡以《作者和编者的时代使命与良心》为题作报告。他认为,撰写文章需要肩负新时代民族复兴与国家强 盛的重大使命,不仅要利用新时代提供的新材料解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要有“天”气,还要面向崇高的、伟大的时代使命;更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过程中担负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编辑的重大责任,确保文章能够在政治方向、体系建构、学术导向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最后,杨先永作总结发言。三位专家学识渊博、语言诙谐,报告内容丰富、逻辑严谨,对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编审:张鹏
终审:杨先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