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最新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通知 > 正文

山东建筑大学关于关于申报2017年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的通知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7-07-04浏览次数:

各学院: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等3个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学位〔2016〕8号)、《关于申报2017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的通知》(鲁教研处函〔2017〕6号)等文件精神,现启动我校2017年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及省级建设项目推荐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型

本次申报项目共分四类。分别为省校两级学术学位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省校两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省级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省级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原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

另外,省学位办今年在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中继续设立专项项目,研究参考主题为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研究期限为1年。各学院可根据文件要求组织申报。

二、申报要求

申报项目须分别符合以下要求,申报材料不得有涉密内容,如有涉密内容须按照国家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至可公开使用后方可申报。

(一)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

1.基础条件。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必须为近三年连续开设的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学位课程、特色优势课程,采取单门课程建设方式,充分考虑学科特色与专业分布及对教育教学的示范作用。

2.师资队伍。申报课程须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养深厚、成果突出的优秀教学团队。每门课程设负责人1名,负责人为本校专任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两轮。每门课程配备3名以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积极支持校外指导教师参与优质课程建设。

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能够体现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反映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合理分配授课学时,注重基础理论、方法论与学科前沿问题的结合;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充分体现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注重教与学相结合,教与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案例式、专题式教学,突出研究生自主学习及科学研究能力培养。

5.教材建设。广泛吸收借鉴国内优秀教材,积极引进高质量外文原版教材,鼓励提倡使用自编特色教材。

6.课程资源。注重选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的原始文献,开发优质教学课件,组建配套的电子教案、电子图书、试题库、资料库、案例库等,鼓励建设“在线课程教学网络平台”,促进课程资源共享。

7.课程管理。构建规范的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完整、规范的教学档案,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或课件等;采用课程考试、课程论文、社会调研、作品设计等多种考核方式,全面检测、评价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8.教学评价。构建科学性、可行性、客观性、导向性的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单位评教等材料真实可靠,能够全面反映课程教学和研究生学习情况,课程教学评价结果连续三年优良。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

1.案例库按照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进行建设。每门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中教学案例一般不少于10个。案例库所涉及的案例类型、案例编写规范须符合所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相关要求。案例叙述清晰,理论分析准确、实用,教学案例组织合理、结构严谨。

2.教学案例应能体现专业学位特点,反映相关行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需求,对研究生的实践工作具有参考性和启发性。成果适合在本学科(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中运用,并可在相关学科(专业)范围内共享。

3.案例素材应来源于生产建设、研究设计、经营管理、教育教学等实践领域,体现领域内重点问题,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客观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4.注重科学研究与教学案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发基于真实情境、符合案例教学要求、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教学案例。

5.每个案例库设项目负责人1名,项目负责人为本学院在岗教师,一般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申报团队不少于3人,团队成员中应至少有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行业专家。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人员须在相应课程的实践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系统讲授过所申报课程或相关课程,熟知案例教学基本规范,教学效果良好。

(三)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

1.学院应以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为纽带,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与联合培养单位共同制定适合学科专业类别的联合培养方案,为研究生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搭建基础平台。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在人才队伍、技术项目、信息资料、实验设备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的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学研优势互补,促进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提升。

(1)运行机制。学院应根据不同学科及专业学位类别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定位,围绕行业和区域人才需求,制定基地遴选与建设标准。协调联合培养单位,组建基地运行专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基地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责任、权利和义务,推动联合培养基地的科学化管理。

(2)过程管理。学院根据联合培养方案,紧密结合基地实际,制订研究生培养细则,落实研究生在培养单位与联合培养基地的学时分配、培养内容和实习实训方式,明确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等方面的考核要求。通过采用阶段考核和终期考核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研究生在基地期间的培养过程监督。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建立多样化的基地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自我评估,重点考核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

(3)导师团队。学院要完善研究生导师遴选机制,在联合培养基地中遴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和学术水平较高的人员担任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进行创新实践与科研训练,建立基地导师定期培训、考核和退出制度;选派部分导师或青年教师到基地挂职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校内外导师密切合作,共同参与指导,建立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双师型”团队,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机衔接。

(4)条件保障。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应成立专门机构、设立专职人员,负责相关事项的落实和基地的日常管理。学院负责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督检查;联合培养单位应有相应的研发经费和适合研究生参与的研发项目,拥有满足研究生培养所需要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四)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

1.应围绕研究生教育创新改革发展、教育教学研究和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等领域开展研究,旨在研究解决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先进性。

2.项目负责人应具有3年以上研究生教学或2年以上研究生教育管理经验。

(五)其它要求

2016年各学院(所)获批的省、校两级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均需报送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字数3000字左右。2016年立项项目进展情况将作为今年评审立项的依据之一。

三、申报范围及限额

为配合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校级优质课程和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设资助和自筹两类,资助项目由学校统一匹配经费,自筹项目鼓励学院提供经费支持。

(一)申请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立项建设的课程,必须为我校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每学院(所)限报1项资助项目,2项自筹项目。

(二)申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立项建设的课程,必须为我校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每学院(所)限报1项资助项目,2项自筹项目。

(三)申请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立项建设项目,每个学院(所)限报1项。

(四)申请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含专项项目),每个学院(所)限报1项;

四、评审程序

(一)个人申请。申请人填写相应项目申报书一式三份附表2),详实填报信息并向所在学院(所)提交相应证明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

(二)材料审核。各学院(所)对申报者的申报资格、填报信息以及相关材料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并负责;

(三)初评与推荐。各学院(所)根据文件规定和通知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初评,并确定推荐项目后报送研究生处;

(四)专家评选及公示。研究生处按照申报条件和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复审后,聘请专家对各学院(所)申报的项目分别进行评选、打分、排序。评选结果在校研究生处主页公示。

五、项目评选与经费资助

(一)学校将根据专家打分结果,结合2016年立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遴选确定校级立项建设项目和省级推荐项目。其中:

1.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从申报资助类型的项目中择优遴选15门课程进行校级资助立项建设,并排序推荐前2门课程参加省级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评选,其他项目为校级自筹建设项目。

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从申报资助类型的项目中择优遴选15门课程进行校级资助立项建设,并排序推荐前2门课程参加省级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评选,其他项目为校级自筹建设项目

3.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择优遴选2个项目,推荐参加省级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评选;

4.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择优遴选8个项目(含1项专项项目),推荐参加省级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评选。其中,排名靠后的3个项目按经费自筹项目推荐,推荐项目中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主持项目不超过1/4。

(二)推荐为省级的项目由山东省教育厅资助建设经费,获校级资助类立项的项目由学校资助建设经费(按照每个项目1万元的标准给予以资助)。获批省级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自筹项目,和校级自筹建设项目(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项目)的由主持人自筹经费进行建设。

六、项目管理

(一)实行项目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接受开课学院(部)和学校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向学校研究生处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学校研究生处负责经费使用、项目进展、建设效果等方面的管理服务。优质课程项目建设期限一般为2-3年,教学案例库项目建设期限一般为2年,联合培养基地项目建设年限一般为3年,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专项项目建设期限一般为1年。

(二)实行动态管理。省、校两级建设项目分别由省教育厅研究生处与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处负责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与验收,视情况予以调整,对效果不明显的,责令限期整改,未达到整改要求的,予以取消。对合作良好、机制健全、运转高效、管理科学的联合培养基地,省教育厅将予以冠名“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三)实行共建共享。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对山东省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免费开放。山东省教育厅建立“山东省专业学位案例库和教学案例推广平台”,对省级教学案例库进行共享,促进省级教学案例的研究、开发和使用。

七、材料提交

请各单位于2017年7月10日上午12:00前, 将下列材料纸质版(学院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报送至研究生处培养办公室(BG208室),电子版以学院为单位,以学院名称命名后,打包发送至jzdxly@sdjzu.edu.cn邮箱;

1.各类项目申报书一式三份,汇总表一式一份(资助项目见附件2-1,校级自筹项目见附件2-2);

2.资助类项目申报书除按要求提交word格式电子版材料外,还需额外提交pdf格式匿名电子版一份(申报书中主持人和参与人姓名需隐去)。各学院需对pdf电子版材料进行审核并分别以项目名称命名后打包发送至指定邮箱。

3.2016年各级各类研究生教育项目进展情况报告一式三份(模板见附件3,项目名单见附件4)。

联系人:刘岩,电话:86367035

 

附件: 1:省教育厅研究生处《关于申报2017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的通知》

2-1:各级各类资助项目申报书及汇总表

2-2:校级各类自筹建设项目申报书及汇总表

 3:年度进展报告书(模板)

 4:2016年各级各类研究生教育项目立项名单

                                         研究生处

                                          2017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