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彭永臻教授来校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9-06-14   点击量:   作者:王凯   来源: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6月12日,我校在厚德学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彭永臻教授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承办。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有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武道吉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彭永臻教授首先作了题为“AOA异养与自养耦合污泥减量强化城市污水深度脱氮除磷”的报告。彭院士指出,我国的水体面临严重的氮磷污染,而生物脱氮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同时,我国面临大量活性污泥难以处理的困境。为了同时解决这两个难题,彭院士的课题组研究开发了“AOA异养与自养耦合污泥减量强化城市污水深度脱氮除磷”技术。该技术通过两个SBR反应器得以实现。其中第一个SBR反应器主要实现剩余污泥的半程发酵,产生污泥发酵液用于补充后续SBR的碳源。第二个SBR进水为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和来自第一个SBR反应器的泥水混合物,混合比例为16.8:1。进水后,SBR采用厌氧-好氧-缺氧的模式运行。其中,厌氧段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磷的过度释放和污泥内碳源的吸收;好氧段的主要作用主要是进行硝化和好氧过度吸磷;最后的缺氧段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內源反硝化脱氮。通过220多天的小试试验,SBR的短程硝化率稳定在99%以上,出水的总磷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和98%以上,而且不添加任何碳源,污泥减量在44%-54%之间。该技术对于解决城市污水脱氮碳源不足和污泥处置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能够使该技术能够真正的服务社会,彭院士的课题组正在进行中试规模的研究,直至最终的产业化。

随后,彭院士作了题为“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与团队简介”的报告。该报告前半部分彭院士介绍了他的团队这几年研究的有关污水脱氮除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报告的后半部分彭院士介绍了他团队的发展状况,尤其是2000年彭院士到北工大后,北工大在环境工程科研建设和教学领域取得的突破式的进展。2018年的专业评估,北京工业大学获得了全国并列第8的好成绩。彭院士最后如数家珍把介绍了从他的课题组毕业后每个学生的就业情况,希望建大的学子能积极报考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

报告会结束后,彭院士与多名教师和学生代表进行了学术交流,回答了师生提出的与脱氮除磷相关的问题。整个报告会气氛热烈,互动频繁,最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彭永臻,山东省莱州市人、工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科首席教授、“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污水生物处理、脱氮除磷与过程控制等。他先后获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95项并转让64项;出版专著7本,3本是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30余篇、其中IF>5.0的110余篇。培养工学博士76人,有2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人获提名奖。

审稿:黄  蕾

编审:牟永念

终审:刘运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建筑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