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24
建筑城规学院观剧学党史---《理想照耀中国》:追寻理想星火,铺陈百年波澜
芦雨,男,中共党员,2020年入校,现任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分管学院宣传、就业、创业、档案、征兵工作。
在建党百年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一部献礼大剧吸引了诸多观众的目光,这部剧便是《理想照耀中国》,该剧共40集、每集30分钟,以全新的叙述模式,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不同时期的40个闪光故事,一百年的历史跨度,给了创作者肆意挥洒的空间,星火齐聚,恢弘诗意展露无遗。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青春呐喊,声震寰宇。时间长河中,一个个与青春个体有关的表达,一个个历史斑驳的影像,一个个被“信仰”点亮的瞬间震撼人心。吉光片羽下,亿万新青年依旧追光而行,这正是“理想照耀中国”的精神内核。
精良的制作背后必然离不开匠心的坚守,剧组的脚步几乎踏遍了整个神州大地。北至内蒙古赤峰、南至海口、西至新疆喀什、东至吉林长白山、海拔最高至西藏玉麦——17位导演、40位编剧、数百位演员阵容,超过3000名工作人员参与其中,集结了行业的中坚力量,组成了庞大的主创阵容。每个故事拍摄风格各异,却形散神聚,契合于剧集的主题。中国首位“劳工律师”施洋,“黄埔三杰”之首蒋先云,“红船卫士”王会悟,“铁窗诗人”何敬平,这些党和国家重大历史时刻的亲历者,他们以磅礴的力量,齐齐发出了“理想当燃”的最强音。
波澜壮阔的史诗篇章和叙事结构,宏大有余未免有失灵动,但《理想照耀中国》则不然,就以5月4日播出的首集《真理的味道》为例,它讲述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的故事。留白技法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路”的意向在镜头中随处可见,李白《行路难》中“多歧路,今安在”像是陈望道自我的求索,报国无门,前路难觅,《共产党宣言》的出现终于使他的信仰之灯重放光明,仿若“黑夜里看到了晨曦,荒野中看到方向”,陈望道得以“望道”,《共产党宣言》译本的传播则为更多人点燃了启路之明灯,迎来了破晓前绚丽的曙光。
除了“路”,另一个意向是“火”,“火“喻指启蒙,全剧首个镜头便是点火。陈望道在柴房中点着了火柴,点亮了油灯,推镜的运用尤显意味深远,未见其人,未闻其声,星火当燃,即是理想当燃。不足30分钟的剧集,象征性的镜头比比皆是,风筝盘旋,雄鸡报晓,飞鸟凌空,小切口关照大历史,丰富的意象运用,令故事不显局促,“青年理想”就此积淀到具体而微的事件和细节中。
此外,该剧的台词也值得称道,譬如陈望道在茶楼论战后发出的喟叹“当今中国,山太多庙太少”,再如陈望道以“只认识那一片桐叶,却不了解,桐叶上的肌理”为喻,感慨民众对革命的理解失之全面,凝练隽永而又意味深长,潜台词里蕴藏着的,正是东方写意精神独具的美学特征。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全校正在掀起的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下,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同学们尤应以史为鉴,将党的先进思想与理论与“四史”的学习结合起来。初心在,灯塔在;灯塔在,方向在。以史为鉴,方能思成败,知前路。《理想照耀中国》联结过去与现实,用光影的力量激发年轻观众根植心底的家国情怀,这一页页历史画卷中彰显着的信仰底色,令人肃然起敬而又荡气回肠。正如该剧主题歌中所唱:回首望,路遥遥,多少脚印深深。抬头看,路漫漫,理想依旧耀前方。
▐ 作者:建筑城规学院 芦雨
▐ 编辑:崔雅霖▐ 责编:陈奕妃
▐ 初审:安 冉
▐ 审核:李 婵
▐ 终审:李 展
作者:建筑城规学院 芦雨 复校:芦雨 终校:安冉
审稿:吴金满 复审:李婵 终审:李展
Copyright 2012-2023 山东建筑大学学生工作部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邮编:250101 电话:0531-86361555 Email:glk@sdjzu.edu.cn
备案序号:鲁ICP证06022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