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2003年获批“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招生,2006年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权点,并增设电子信息(控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2年增设“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博士人才项目绿色建筑智能化与数字技术研发培养方向,2025年增设电气工程专硕领域。
1、“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我院在该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中承担“绿色建筑智能化与数字技术研发方向”的博士生招生与培养任务。该方向主要围绕绿色建筑智能化与数字化开展研究,主要研究绿色建筑用电设备管控一体化理论与技术、建筑绿色运行智能化理论与节能优化方法、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理论及技术、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预测与监管等。
2、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控制工程专业硕士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本学科领域控制理论、先进控制系统与技术、信息获取与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系统建模与仿真等知识,具有从事控制科学研究、系统设计与技术开发、解决实际工程控制问题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特色优势:“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十二五”山东省重点学科(2010)、山东省博士点精准培育学科(2021),是学校ESI全球前1% 学科(工程学)的核心支撑学科。面向国家“数字中国”战略和“双碳”战略,依托山东建筑大学在建筑行业的综合优势,立足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结合建筑、能源等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开展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在智能建筑、智慧能源、智能建造等领域形成了鲜明办学特色。
培养方向:经过多年发展,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形成了四个特色培养方向。
方向 |
主要研究领域 |
方向1:建筑设备智能化与能效管理 |
该方向研究和运用先进控制、智能计算、云计算、物联网等理论与技术为建筑运行、能源管理、绿色建筑、生态园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等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撑。主要开展以下研究:(1)建筑物联网理论及应用;(2)建筑设备智能控制与能效优化;(3)基于数据的故障诊断与节能控制;(4)非侵入式监测与用户画像;(5)新型建筑智能化产品研发。 |
方向2:综合能源系统优化与控制 |
面向综合能源系统产业发展战略和国家绿色建筑发展需要,主要研究:(1)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数据驱动建模、控制与优化调度方法;(2)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协同控制理论及技术;(3)新型空调系统建模、优化与控制;(4)建筑环境及其供能系统运行监控平台研发。旨在通过对建筑环境及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等研究,实现建筑(群)的舒适、节能、健康、环保、低碳、经济运行。 |
方向3: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系统 |
以复杂控制系统的建模、预测、优化决策、控制及其工程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开展以下研究:(1)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关键技术,重点进行机器人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理论方法和工业过程的智能控制技术研究;(2)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重点进行新型人机交互机器人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建模和规划、智能感知、运动控制等技术研究;(3)智能建造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系统及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工程技术开发。 |
方向4: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 |
该方向面向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行业领域关键技术需求,开展信息感知、传输与智能处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主要开展以下研究:(1)建筑及城市信息的机器感知技术;(2)移动通信网络及优化技术、无线通信、光通信、多媒体通信、微波等信息传输技术研究及应用;(3)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和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4)图像和视频的获取、处理、分析、理解与辨识及应用;(5)面向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行业应用的智能系统开发。 |
培养条件:历经多年建设,形成了以“长江学者”、泰山学者、国务院特贴专家为培养方向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学术骨干的研究生培养团队。近 5 年,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 52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 14 项,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 33 项,总到账经费 4800 余万元;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5 项、山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一、二等奖各1 项,获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中国电力科技创新等国家级学会及协会奖励 5 项;在 Automatica、IEEE 汇刊、以及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285 篇,出版学术专著 5 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88 项,主编、参编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等 7 部;具有用于研究生教学、科研的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平台 10余个,总面积 5000 余平米,设备总值 4570 余万元。
3、电气工程专业硕士
培养目标: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以满足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电气工程领域相关技术和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依托与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培养面向能源、电力等行业的、掌握相关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电气工程专门人才。
特色优势:本学位点针对电气技术在智能电网、综合能源系统、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关键卡脖子问题开展研究,将学校在能源、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等领域多年专业积累同建筑优势特色有机结合,形成鲜明的信息、能源及建筑多元融合交叉特色,在智慧电网、电力电子、高端智能电气装备、建筑综合能源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培养方向:
方向 |
主要研究领域 |
方向1:新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 |
面向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新能源发电与能量高效利用、“光储直柔”配电系统、高压大容量电能质量控制、储能系统及其能量管理等方向涉及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
方向2:综合能源系统优化与控制 |
该方向开展综合能源系统稳定运行仿真与分析、配微协同与能源优化、综合能源系统多维度建模、多主体协同规划设计和多层级运行控制等方面研究。 |
方向3:负荷侧设备数智化管控 |
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负荷侧设备智能感知、数据智能分析、能效优化管控等方面研究,打造数智化优化管控平台,服务行业发展。 |
培养条件:拥有省内唯一的建筑节能技术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山东省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电能智慧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平台,长期服务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综合能源、绿色建筑、建筑光储直柔等产业,研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建筑综合服务平台、山东省大型公建能耗监测平台、山东省分布式云储能平台等系列成果。
支撑研究生培养的部分科研装备:

先进控制实验装置(桥式吊车、塔吊、船吊、机械臂)

建筑物联网半实物仿真平台 综合能效测试平台

太阳能-电能吸收压缩式热泵实验台 高效电能变换系统综合实验平台

板材缺陷快速视觉检测平台 变电站带电水冲洗作业机器人

无人机 工业机械臂综合训练平台
撰稿:赵晓梅
审稿:苏晨辉
编审:李成栋
终审:李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