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投身“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实践中成长成才,8月6日至9日,交通工程学院“聚力乡村振兴,实践求知海北”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北州”)专业实践团积极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依托学院与海北州交通运输局的“产学研”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前往青海省海北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座谈与交流,共谋振兴梦
交通工程学院“聚力乡村振兴,实践求知海北”专业实践团队全体成员首先与海北州交通运输局举行座谈交流会。海北州交通运输局局长包正清、副局长崔战英,海北州地方海事局局长王连军,公路路政管理支队队长兼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常明军,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张永顺等领导出席,交通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指导老师及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学生成员参加会议。
本次座谈会总结了近三年来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赴海北州取得的各项成果,通过双方在道路勘测技术、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合作为当地引进新技术,有效地促进海北州道路交通的优化,同时,通过过去三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受到教育,增长才干,做出贡献。双方结合海北交通的发展契机和资源优势,我校交通工程学院发挥在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交通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与海北交通局积极开展合作研究和科技开发,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局面。本次交流座谈不仅是对以往合作成果的总结和提升,更是对下一阶段合作的展望与希冀。

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实践育人
为丰富专业知识,了解高海拔地区道路建设的施工过程,交通工程学院“聚力乡村振兴,实践求知海北”专业实践团队成员赴海晏县永丰村国道315县经光明村至湟源元山村公路在建项目开展专业实践。

本项目公路全长17.372公里,该项目主要工程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防护工程、排水工程、交安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实践团队结合去年在青海省海北州海哈公路、城西公路、茶默公路的具体实践情况,围绕ATPL型温拌沥青技术应用、路面微表处、冻区应用通风路基、路面病害处理等问题进一步开展实习调研,并跟随建设项目部监理工程师妥文福在长达17公里的公里标段上进行调研,就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等专业问题与专业人员进行学习探讨,听取专业人员对本段公路的详细讲解,从中体会实际项目工程中的要点与方法。

重温基地芳华,感悟红色精神
交通工程学院实践团队前往海晏县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及二二一厂区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队参观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的纪念馆就像一幅历史长卷,展现了老一辈艰苦奋斗的过程,以及两弹元勋们和科技人员、工作人员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奉献青春、撒播汗水的忘我精神,实践团队同学仔细观察每一处场景,细细体会着每一处历史遗留下的红色爱国精神,铭记着老一辈革命者的丰功伟绩。
随后,实践团队前往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实验基地和生产基地——“二二一”基地旧址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研发“两弹”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民族事业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极大提升了实践队员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放眼未来,争创佳绩
交通工程学院“聚力乡村振兴,实践求知海北”赴青海省海北州专业实践团队在2018年荣获“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全国优秀团队,2019年又荣获“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国家级立项团队。
本次实践活动,队员们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脚踏实地,深入海北州基层,对海北州道路交通的现状进行实习调研,针对实际开展道路勘测设计、沥青路面养护等多个领域的实践活动,把专业知识运用在海北的实习实践中,在实习实践中学习提高,增长才干,切实增强专业本领、培养协作意识和奉献精神。
审稿:罗琛阳
编审:牟永念
终审:刘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