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代会专题】团旗飘扬展风采 逐梦青春谱新篇——第四次团代会以来学校共青团工作发展巡礼

作者: 信息来源: 校团委 发布日期: 2018年12月23日 14:59浏览次数:

举团旗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近年来,学校共青团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团省委和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思想引领、科技创新、校园文化、实践调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典型,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朝气,增强了新时代青年团员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校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69F2

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校团委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省”红旗团委”

[引领篇]

构筑信仰高地,思想引导工作不断深化。

加强政治引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青春喜迎十九大 不忘初心跟党走”系列主题教育;在全省高校率先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社,指导16个二级学院成立分社,聘请校内外有影响力的青年学者担任导师,邀请十九大宣讲团、“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与信仰对话”等全国优秀代表等深入基层团支部、学习社与青年对话。

在全省高校率先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社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团走进山东建筑大学

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分层分类引导青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价值引领,大力选树“最美青年”“自强之星”先进典型,把“新生成人礼”“五四青春诗歌会”打造成为共青团的新品牌,引导青年见贤思齐、向上向善。近年来,有2个团支部获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示范团支部”、2个基层团支部荣获全国“活力团支部”,4个项目入围团中央“四进四信”活动优秀项目,5人获评为山东省优秀团干部,3名青年教师荣获团省委“逐梦新时代——寻找青年‘政治佳’”十佳思政教师,展示了我校青年的良好形象。

开展网上引领,17个团属双微账号共同唱响青年好声音,1.9万名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主动发声亮剑,积极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推出“建大青年”“孔子学堂”“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等一批正能量的新媒体文化产品。“孔子学堂”获评山东省优秀学堂,学校获评“青年之声”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单位。

倡树文明和谐新风,开展“学雷锋”“西部计划”等青年志愿服务,1万余名建大青年志愿者活跃在省城重大赛会、创建济南文明城市的街道社区。“蒲公英·让爱传递”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项目获第三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有爱无碍、阳光助残”获第三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学校获评山东省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山东省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者先进单位、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

学校领导与学校“全国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合影

“蒲公英让爱传递”关爱留守儿童公益创业项目”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

“有爱无碍”山东省无障碍建设调研团队足迹遍布全省十七地市

学校助力历下区创城志愿服务


【发展篇】

融入发展大局,服务学校发展建设多点发力。

突出专业优势,实现智力支持。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做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智囊团。以交通工程学院“温拌沥青技术”助力高原冻土路面铺设为代表的多支专业团队获得国家级实践团队立项,实现了国家级立项团队数量历史性突破,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建筑城规学院连续七年与省残联合作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调研,调研成果被省残疾人十三五发展规划采纳;学校多次获评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发挥群团优势,整合社会资源。联合两岸爱心基金、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对云贵川地区地中海贫血症儿童、青海省海北州先心病儿童进行免费救治,共募集爱心基金300万元。高校共青团扶贫协作和助力对口援青工作走在全国高校前列。

交通工程学院“青春交通,助力青海”国家级重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山东建筑大学团委在2017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学校多次获评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服务青年科技创新升级,为学校科创工作增添青春动能。 依托一院一项特色专业,建立校外校内两支导师队伍,打通经费关、政策关、平台关,制定并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让青年学生的“科创之路”走得更宽。学校师生在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级重要赛事中,实现了获奖数量与获奖层次的历史性突破。在第十五届“挑战杯”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校首次捧起象征高校科创竞赛最高荣誉的“优胜杯”。

提升文化内涵,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依托校院两级艺术团体,面向全校开展文化艺术培训,提升人文素养。映雪话剧社获省“第六届新青年大学生戏剧节”三等奖,校青年学生合唱团获第四届济南国际合唱节青年混声组银奖,管理学院艺术团获省大学生啦啦操大赛一等奖。依托校院两级文体活动,活跃文化氛围。打造“一院一品、一月一节”校园文化活动品牌,通过举办“青春映雪”迎新晚会、湖畔音乐季、“土木年华”欢送毕业生晚会等活动,挖掘培育出一批健康风尚的文艺作品,在师生中起到了良好的浸润引领作用。学校获评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优秀组织奖。依托校院两级特色社团,弘扬传统文化。将“国学达人挑战赛”打造成新品牌,国学社获评“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依托学校系列博物馆群,成立学校青年学生志愿解说团,累计服务参观者万余人次,展示了我校青年学子的良好形象和建大厚重的文化积淀。

学校被授予”青年之声“国学教育示范基地

时任团省委书记张涛、副书记谢宁与我校国学社团交流

“青春映雪”迎新晚会


【改革篇】

固本强基,蹄疾步稳推进改革。

学校党委下发《山东建筑大学共青团改革方案》《山东建筑大学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实施办法》《山东建筑大学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召开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充分发挥沟通平台作用,建立日常调研机制。实施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学校团委制定下发《关于推进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的实施意见》,面向全校团支部定期发放《团支部明白纸》,推行《建大团务日志》。尝试在沂蒙情协会建立团支部;成立“泉心”权益工作室,设立“文苑维权服务岗”,开展“处长面对面”等特色活动,完善维权体系,关注青年普遍性权益诉求。

校院两级团组织向全面从严治党的高标准严要求看齐,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强化各级团组织的革命性锻造。严格团员发展管理,提升团员先进性,推动各级普遍建立入团仪式教育制度,努力培养一批又一批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源源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和政治骨干。不断加强团干部成长观教育,引导团干部胸怀大局、勤于调研、狠抓落实,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和业绩观。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巩固学校共青团的基础性、源头性、战略性作用,整顿软弱涣散团组织,努力让基层团组织更加坚强有力,让大家看得到身影、听得到声音。鼓励引导团干部注重学习领导科学、法律法规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熟悉教育规律、党团理论和青年工作业务,提高业务水准和工作能力。注重结合工作,学思践悟,灵活施用。日常工作中善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工作研究,主持立项《基于重大节庆纪念日的共青团活动体系化研究》等10余项团中央重点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共青团相关论文2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获评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一、二等奖,部分成果被国内其他高校学习借鉴。这些研究使学校青年工作研究走在了全国高校前列,并有力指导和推动了实际工作,真正达到了以学促建的目的。

共青团工作评优表彰大会

学校举行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

创新创业大讲堂


【展望篇】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建大共青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青团改革的要求,把握根本任务,筑牢青年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共青团工作的全过程,着力构建全团动手、上下齐抓的工作格局。紧扣工作主线,组织动员青年投身发展建设生动实践。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团的工作有机嵌入到学校党政大局中,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学校发展建设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回应青年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牢牢把握竭诚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整合调动各方力量下沉到基层,敢于直面问题,服务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痛点”“难点”需求,让青年在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坚持从严治团,推进自身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对标看齐全面从严治党的高标准,推动全面从严治团向纵深发展,让团干部更像团干部,团员更像团员,团的基层组织更加充满活力,使团的面貌有一个明显转变。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共青团改革再出发,争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先锋队,为奋力开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局面贡献青春力量。

审稿:范  倩

编审:牟永念

终审:刘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