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谈

董欲晓:学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体会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经过修订后,由中共中央正式发布,这是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为“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党的统一战线事业注入强大动力、提供重要保障,具有深刻意义、深远影响。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我认为需从以下五个方面正确认识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即正确认识统战工作条例的历史沿革、正确认识统战工作条例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统战工作条例的变化、正确认识统战工作条例的方针政策正确认识统战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

一、正确统战工作条例的历史沿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统一战线的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从1921年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共经历了五次统一战线。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统一战线,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及特点。1923年6月召开的党的三大,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独立性的条件下,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等同志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国民革命的联合路线。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集团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群众,使中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也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反革命分子,因而使得革命统一战线的营垒中原有的四个阶级,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为目标,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不但成为发起人,更成为坚强的台柱子。后来,中国共产党克服王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错误,把牢统一战线的主导权;对国民党既斗争又团结,以斗争求团结,扭转了皖南事变后的被动局面1945年8月,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的意愿,坚持独裁的反动立场,悍然发动了反革命内战。为了推翻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在推翻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政权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也成为我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统一战线重新得到落实,明确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提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统一战线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先后召开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2015年,党中央出台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这是我国关于统战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统一战线事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组织保障、法治保障,极大激励了党外群体。按照党中央要求,2019年中央统战部着手开展《条例》修订工作,分别赴20个省区市进行调研,汇总整理相关修改意见和建议。形成初稿后,广泛征求各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以及部分省级党委统战部部长的意见。经党中央批准,2020年12月21日正式印发《条例》。

二、正确认识统战工作条例的重要意义

  《条例》修订是落实党内法规建设既定议程的常规之举,也是新时代最大程度发挥统一战线作用,也是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最大程度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制度实践。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巩固深化统一战线领域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统一战线领域的基础主干党内法规,是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遵循。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成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条例》指出,“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们统战工作迈上新台阶,意义深远,为扎实推进统战各领域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文件极大激励党外群体

三、正确认识统战工作条例的变化

《条例》的修订,是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修订和升级。学习贯彻《条例》,必须密切把握其与《条例(试行)》的内在联系,将二者逐条逐项对照,在比较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新精神、新规定,着重理解和把握两个版本的异同点、新变化。《条例》不仅保持了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添了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等时事政治内容,对所举的旗帜也进一步明确,丰富了统一战线工作内涵。第一,党的领导更加突出,通观《条例》,贯穿的一条红线就是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首要原则。从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出发新增“统战部门自身建设”一章。这些规定,都是对党在统一战线这个同心圆中的圆心地位的强化。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更加凸显。通观《条例》,都具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理论光辉。例如,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中,鲜明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对民主党派性质进行进一步充实完善,新增“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明确提出“无党派人士是政治协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政党协商”。第三,统一战线工作的原则、方法更加明确。《条例》(试行)没有明确规定统一战线工作的原则,而《条例》则系统总结并首次在党内法规中明确统战工作的六条基本原则。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讲求很强的工作艺术,统战工作的艺术性,很大程度体现在方式方法上。

四、正确认识统战工作条例的方针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工作要“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理解“同心圆”的关键,是把握好圆心、半径、层次、面积这几个要素的涵意。中国共产党是“圆心”,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主体要素,决定了同心圆的定位与朝向;以《条例》为核心的党内法规、政策是“半径”,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制度要素,决定了同心圆的基本样貌与外形;“制度效能”、“政治吸纳”、“争取人心”、“储才育才”是“层次”,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体制机制要素,决定了统战工作的实现、活跃与有效程度;“大统战工作格局”是“面积”,是统一战线工作的理念要素,决定了同心圆的辐射性、广泛性与渗透性。《条例》明确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基本要求、方针政策、主要任务、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随着进入新常态,同时为了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战工作相对以往来说更为重要,范围也比以往更加广泛。                                                                                                        

五、正确认识统战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

学院党委主要负责人是统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如果缺乏对统战政策的学习或因不主动学习或者不熟悉统战政策,便会遇到对事务处理不能得心应手,这样会导致工作的问题可能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作为学院党委书记要加强学习,熟悉统战工作条例、熟悉统战政策切实把《条例》纳入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树立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多练就做好统战工作的“几把刷子”做听得懂、有的聊的党员干部;要搭建党内与党外的沟通桥梁与党外人士进行经常性谈话,与他们交心交友成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誉与共的好伙伴加强政治历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善于运用政治观点和政治眼光看待统战工作,科学把握形势变化、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坚持守正创新,发扬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推进思路理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作者:董欲晓

编审:刘奉国

终审:徐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