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传承革命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历史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7月4日,学院团委书记寻芬、团委老师王紫旭带领“寻迹猫耳,赓续红魂”实践团走进猫耳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

“欢迎孩子们!”基地创始人、参战老兵王恩亮挺立如松,胸前的党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实践团成员们有序跟随着王恩亮的脚步,开启了这场红色之旅。大家依次参观老山作战纪念馆、老山前线猫耳洞展区、老山作战神炮连等展区。老山作战纪念馆内,陈列的一件件历史文物,带着岁月的斑驳痕迹,静静诉说着往昔烽火;翔实的图文资料,以生动的笔触和珍贵的画面,勾勒出战斗轮廓;逼真的场景复原,更是将革命先辈们在极端艰苦条件下,英勇无畏奋战的历程,鲜活地重现眼前,让成员们仿若能看见先辈们冲锋陷阵的身姿,听见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



步入猫耳洞展区,狭小潮湿的作战环境复原场景,瞬间将成员们拉回那段艰难岁月。这位老战士,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捧起一件件战场遗物,当他的指尖抚过冰冷的金属,时光仿佛倒流至1986年的那个雨季。“那是猫耳洞最艰难的时刻,战士们蜷缩在不足一米高的洞穴里,雨水混着汗水浸透衣衫,却依然紧握钢枪守卫阵地。”王老的声音沙哑却坚定,队员们的眼眶渐渐湿润,透过话语,仿佛触摸到当年的烽火硝烟,这让队员们直观且强烈地感受到,战士们克服恶劣条件、坚守战斗岗位的顽强意志。



在神炮连展区,珍贵的影像资料循环播放,记录着革命队伍作战时的飒爽英姿,一旁陈列的装备,虽历经岁月,却依旧能让人感受到其当年的威武气势,这生动展现了革命队伍的战斗风采,更传递出浓厚炽热的爱国情怀。

光影流转间,实践团来到放映厅。当《老山魂》的黑白画面跃上银幕,枪炮声与喊杀声交织成震撼心灵的战歌。镜头扫过猫耳洞内部:狭窄的空间仅容一人爬行,岩壁上凝结的水珠滴落在战士的钢盔上,发霉的被装散发着刺鼻气味。“这里最高气温达42℃,战士们患上严重湿疹,却依然坚持战斗。”解说词未落,已有队员低声啜泣。


“王爷爷,您记忆中最惊心动魄的战场瞬间是什么?”在采访环节,实践团队代表对王恩亮进行了采访,王恩亮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战场上,我驾驶着军车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有一次小腿被子弹打穿,鲜血直流,但咬牙坚持完成任务,甚至全程无法感觉到疼痛,直到任务结束才意识到小腿的剧痛。”参观过程中,退役老兵结合自身参战经历,讲述了老山前线的战斗故事和军民团结的感人情节。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讲解,深入了解英雄事迹,感悟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和人民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活动尾声,领队老师寻芬、王紫旭代表学院与猫耳洞爱国教育实践基地签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现场进行了社会实践基地挂牌。实践团全体成员在基地门口集体留影,为此次实践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活动,让环境学子们经历深刻的爱国主义洗礼。身为环境人,守护绿水青山是使命,筑牢精神长城同样是担当。未来,他们将以实际行动,把老山精神融入青春征程,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属于青年的蓬勃力量,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持续闪光。
审稿:马晓兰 编审:卞梅 终审:李杰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