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育新人,匠心筑梦启新篇。为深化资助育人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举办第十八届“心连心”文化节“非遗·民俗集市”主题活动。以“非遗传承”为契机,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在指尖技艺中触摸文化根脉,实现劳动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

非遗·扎染——布上生花
活动伊始,志愿者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解,详细介绍了扎染的起源、发展历程、工艺特点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扎染体验环节中,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白色布料进行折叠、捆扎、扭曲等造型处理,运用橡皮筋、夹子、木板等工具进行固定绑扎。浸染过后,布料上逐渐呈现出绚丽多彩、独一无二的图案。




非遗·拓染——留住春天
拓染现场,志愿者们详细讲解了植物拓染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制作原理。在长桌布上,同学们通过对植物的排列组合、敲击的力度和方向、拓染的顺序等,将植物纹理在敲拓中显形,深化学生对资助政策从抽象关怀到切实支持的实效性理解,感悟资源如何精准“印”刻需求。


非遗·剪纸——剪刻峥嵘
活动中,同学们在折叠、勾画、裁剪过程中了解了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脉络、地域特色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民俗文化内涵,裁剪出生动活泼的十二生肖、寓意美好的花鸟鱼虫等各具特色的剪纸作品。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同学们还剪裁出一幅幅红色主题剪纸,将党史知识与剪纸艺术相结合,让同学们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了同学们的民族情怀和文化认同感,也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非遗·民俗集市”以非遗为载体,让学生在非遗技艺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体会传统工艺中蕴含的智慧与匠心。一名学生表示:“每一道工序都让我感受到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文化态度。”本次活动,同学们通过沉浸式体验,学生在扎染中学习色彩搭配,在拓染中探索自然美学,在剪纸中锤炼专注力,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发展。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探索创新资助育人路径,构建“劳动创造美、实践锤炼魂”的育人模式,助力学子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心连心”的凝聚力,书写新时代山建人的精神图谱,为构建更温暖、更奋进的校园共同体贡献力量!
审稿:马晓兰 编审:卞梅 终审:李杰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