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艳秋,山东建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持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持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负责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方向学科带头人,兼任全国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认证认可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建筑节能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估专家。

一、充实完美,厚积薄发
作为教师,应当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为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这样才能尽职尽责,教好学生,崔教授深知这一道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注重科学创新,作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她带领团队开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实践。
针对《房屋建筑学》《建筑构造》等课程综合性强、内容抽象,崔教授研制集文字、图像、声音及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突出“系统呈现”“动态展示”“直观形象”等特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掌握知识能力。使用VR技术直观演示“建筑平、立面设计”等方法,使用三维动画生动展示“装配式楼梯”“叠合楼板”等抽象构造,使用短视频形象诠释“建筑剖面”“屋顶绿化”等复杂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利用建设在线慕课,搭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教师在线指导、教与学互动平台。
崔教授主持的《房屋建筑学》2007年获评国家精品课,2013年获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9年获评山东省首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1年获评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时崔教授被认定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该课程在爱课程网站学习者已达8万余人,智慧树平台选课高校累计81所,共1.77万人,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多年来,崔教授潜心研究教材教法,针对教材体系陈旧、形式枯燥、实践环节欠缺等不足,大胆进行教材改革。她主持编写的本科教材《房屋建筑学》,体系完整独特、内容精练,于2008年、2012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 “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获山东省首届高校教材一等奖。在此基础上,她立足国内行业发展、融合国际学术前沿进一步及时修订,搭建数字资源和线上慕课,保证教学内容持续更新。2020年出版新形态教材,嵌入图像、视频、三维动画、VR、微课等资源,并引入EDX国际慕课平台课程,扩大学生国际视野,拓展广度与深度。教材自出版已被全国近百所高校选用,累计发行40余万册。该教材2021年获首届省级一流教材,并被遴选参评国家教材建设奖。

二、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选择了教育,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崔教授作为建筑城规学院建筑技术教研室主任、建筑学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方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她总是以满腔的热情、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丝不苟、默默无闻地做着每一项工作。
在“课程思政”引入房屋建筑学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崔教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课程思政”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学生三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学习兴趣与科学探索精神中所起的引领作用。立足“新工科”,体现思想性、前沿性,将思政教育与课堂理论、经典案例、工程实践等相融合,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激发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敬业爱岗是一种境界,意味着无私奉献,是时代与社会的需要。在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评估工作中,为了创出我校建筑学专业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学科教学特色,她在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春节期间,只身来到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学校,进行调研考察,登门求学,完成了绿色技术融入的建筑学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构。整个课程体系创新了绿色生态教育理念,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了绿色建筑课程群落,重构了课程体系内容;创立了绿色设计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方法要点;创构了绿色建筑教学平台,革新了教学技术手段。
无私的奉献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对我校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学科的发展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在全国建筑技术学科领域的影响。
大学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像大海上一叶扁舟,难免会有对未来感到迷茫与困惑,崔教授是一盏明亮的航标灯,为迷航的学子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她的目光总是细致地关注着学生的点滴变化,她的语言总是坚定地鼓励着一颗颗有些沮丧的心。面对即将荒芜学业的网瘾少年,崔教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一次次心与心的沟通,终于帮助学生打开了心结、明确了目标与方向,按照崔教授的指导,这位同学最终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找到理想的工作。崔教授的善良、爱心与责任心拯救了一个迷途的孩子,也重新点燃了一个家庭的希望。
在研究生的教学中她更是因材施教,无私地倾注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崔教授最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按时到工作室阅读文献是每一位研究生的日常,“知识改变命运”是崔教授在每一位学生心间种下的信念的种子。崔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人格力量感召着一个又一个学子。
在崔教授十多年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培养出了多位博士。她先后向国家机关单位、高校、地产等单位输送了大批人才,现均在岗位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的弟子们不忘谆谆教诲,将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做事方法带到工作中,在老师身上学到的品行德行让他们获益一生。

三、孜孜以求,硕果累累
崔艳秋老师孜孜不倦地追求,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
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方向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建筑节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在既有公共建筑立面更新与节能改造、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居住建筑一体化设计、基于DeST分析的建筑遮阳与立面优化设计以及装配式建筑围护体系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建设技术创新一等奖2项。出版《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与工程示范》《建筑外遮阳工程应用技术规程》等专著、技术标准10余部;在《新建筑》《工业建筑》《Sustainability》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目前重点围绕装配式建筑技术与设计、建筑绿色化评估与改造、绿色生态城镇等方面开展研究,主持在研《基于BIM的装配式绿色住宅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寒冷地区传统农房保护与绿色化改造研究》等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研究;承担山东省《装配式住宅全装修技术规程》《绿色农房建设技术标准》等规程标准编制工作。
作为建筑学绿建技术方向带头人,积极服务山东地域城乡建设,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主持“绿色建筑围护体系设计研究”成功应用于山东省第十一届全运会自行车馆、山东省省会文化艺术中心等几十项工程实践中;主持“传统农房保护与绿色化改造”研究、主编山东省地方标准《山东省农村既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导则》,其成果应用于兖州、汶上、东营等地区近万户农宅的绿色化改造示范项目中,显著提升农房的舒适性,降低能耗;主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其成果为 “济南市历下政务大厦”等办公建筑和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理论方法支持,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获山东省建筑技术创新一等奖。
崔艳秋教授从教30多年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数十年坚持立德树人,堪称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她积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满腔的热情、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敬业爱生,服务社会。她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山东省认证认可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建筑节能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她积极搭建学生服务社会、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引领和帮助青年学生健康成长,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增长才干,被同学们誉为人生路上的好导师和引路人。

崔艳秋教授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交给了教育事业,始终以旺盛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点点滴滴的工作之中。爱,使她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勤,使她成为教书育人的行家里手;钻,使她成为教师科研的带头人。她的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勇于探索的精神,成为教师学习的榜样。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那片讲台,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育事业,这就是她不悔的选择、不悔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