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百万大学生进社区”“青鸟计划”等实践号召,热能工程学院“绿芽”实践团队奔赴玉泉河村,深度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实践,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在基层沃土书写实践担当~
文化赋能:图书登记,激活乡村“知识宝库”
2025年7月4日,实践团队成员走进玉泉河村村委会图书室,开启图书登记整理工作。团队分工有序,有的专注核对图书基本信息,逐本记录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内容;有的负责对图书进行分类编码,依据农业科技、文学艺术、生活百科等类别,梳理图书室藏书体系。过程中,成员们还细致检查图书破损情况,登记待修补书目。经过系统登记整理,共完成1000余册图书信息录入,建立起清晰的图书台账,为村民后续便捷借阅、图书室规范化管理筑牢基础,助力乡村文化阵地释放更多活力。
产业深耕:企业实践,解码振兴“产业密码”
2025年7月5日,实践团赴当地农业企业,投身乡村振兴产业实践调研。在草莓种植基地,成员们跟随企业技术人员,了解草莓品种选育、脱毒种苗培育流程,观察智能温室里的种植环境调控系统;走进产品加工车间,探究草莓深加工技术,从鲜果清洗、分拣到制成草莓酱、冻干草莓等产品的全流程。同时,团队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围绕产业布局规划、市场拓展策略、联农带农机制等深入交流,挖掘农业产业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发展潜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探寻可行路径。
亮点聚焦:青春“双向奔赴”,激活振兴活力
此次实践,团队以“文化 + 产业”双轨并行,一边通过专业、细致的图书登记,盘活乡村文化资源,让知识更好地服务村民;一边深入产业一线,用调研挖掘产业发展痛点与机遇,为乡村产业升级蓄力。成员们将校园所学与乡村实践结合,在助力乡村发展的同时,自身也收获基层认知与能力成长,实现青春力量与乡村需求的“双向奔赴”,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青春“催化剂”。
结语:以青春实践,绘就振兴新篇
从文化阵地的精细耕耘,到产业发展的深度探索,“乡韵探行”实践团队在玉泉河村的每一步,都饱含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担当。正如团队成员所言:“深入乡村,才懂振兴之责重;扎根实践,方知青春可为。”未来,他们将持续以青春之姿,融入乡村发展大局,用更多实践行动,为乡村振兴这幅宏大画卷添上属于青年的鲜亮色彩,让青春在基层绽放更耀眼光芒~
实践精彩瞬间


- 团队成员专注登记图书信息,为乡村文化资源建档

- 实践团在企业聆听讲解,探寻农业产业振兴路径

- 成员们分工协作,有序梳理图书室藏书,优化借阅体系


- 团队深入草莓种植基地,调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况


-大合照
审稿:蒋炜玮
编审:张娅婷
终审:朱新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