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营造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大师生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浓厚氛围,促进学科建设,营造学术氛围,拓展学术视野,提升广大师生的理论素养和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研究生全面发展系列报告会。学院目前已举办了五场学术报告。
在系列报告会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海霞教授以《辩证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疫情应对——爱人爱己,安住当下》为题,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一切从实际出发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分别从情绪自由“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样实现”三个方面为与会师生做了分享。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感受到情绪管理的魅力与积极意义。李丽教授以《职场新人工作礼仪》为题,围绕“礼仪的概念”“个人形象塑造”“现代文明礼仪规范”“面试礼仪”和“职场基本礼仪”五个专题展开,强调礼仪的重要性。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听完讲座后将会更加关注人际交往中的礼仪问题,学习礼仪知识,提高文明素养。田宪刚副教授以《乱世中那些有趣的灵魂--<世说新语>系列解读》为题,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带领大家共同感受那些乱世中经典人物的品格。此场报告让广大师生更加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提升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清涛作了题为《共同富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报告,王教授从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两个角度揭示了共同富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历史脉络。王教授的讲座素材丰富、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使与会师生受益匪浅。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敬斌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做好科研的几点认识》的报告,郑敬斌教授从“何为科研”“为何科研”和“科研何为”三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此次报告会干货满满,有助于掌握科学方法,厘清研究思路,遵守学术规范,为科研工作和专业学习提供有力的方法支撑。
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关注学术研究与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探索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育人理念,以全方位、宽领域、多样化的视野和思路,扩展人才培养路径,提高立德树人水平。
五场报告扩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理论视野、提高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一直积极行动。后期学院将继续根据学科发展要求、广大师生的需求开展相关主题讲座,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引导广大师生夯实理论基础,锤炼科研能力,在理论研究中厚植爱国情怀,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实干担当中创造业绩。
审核:张 鹏
终审:赵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