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成果转化 / 正文

济南百年修女楼平移工程

发布日期:2024-06-27 浏览量:


2020年610日上午,济南市历山路47号,百年修女楼在平板拖车的带动下,整座建筑完成“搬家”。

72分钟搬家:顶升1.65米、旋转20度,2600吨重的修女楼平移76米

百年修女楼是济南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建成于1893年,是济南市人民政府于20131220日确定的济南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该修女楼的总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总重量约2600吨,为三层砖木结构。除了具有历史文物价值,这里曾是山东教育印务中心驻地,山东当年的高考试卷都是从这运出去的。


相比之前的老建筑平移,这次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顶升1.65米,二是旋转20度,这两项均创下了全国纪录。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修女楼首先向东平移50米,然后转20度,随之再北行26米,这次迁移经历1小时12分。

修女楼移动有两大原因,挪到新址后地下将建停车场

既然工程如此复杂,那么为什么要移动它?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院长、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鑫教授说,一方面济南百年修女楼地势较低,排水不畅,夏天下大雨经常积水。另一方面,此次平移还与棚改安置项目相配合,其移动后的新位置地下将建设停车场。移动后,修女楼将北面朝向东关大街的车水马龙,南面背靠新建的高楼大厦,成为一处新地标。

修女楼简介

“历山路原天主教方济圣母传教修女会院”简称修女会院,位于济南市历下区东关街道办事处历山路47号原山东教学仪器厂院内,曾作为山东教学仪器厂的办公用房。修女会院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大约建成于1893年,是济南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12月20日确定的济南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修女会院一度是方济圣母传教修女会院创办的淑德女中,是近代济南历史上一所著名的私立中学,后与山大洪家楼校区内的懿范女中并入了黎明中学,1958年迁到泰安,是山东省泰山中学的前身。1952年,修女会院建筑并入济南市立教养院,1958年前后成为山东省第一革命残废军人速成中学分校的校舍,许多经历九死一生活下来的革命战士在这里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学习文化知识,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此后,历山路47号院被移交给省教育厅长期使用,教育厅证书办公室在修女会院办公。凡是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各校都要到这里来领取。鲜为人知的是,这座建筑甚至关系着全省学子的命运。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曾是山东教育印务中心驻地。据附近居民介绍,过去全省的高考试卷印刷好后,就是从这座楼发出的。“当初这里曾是高考试卷印制重地,武警把守,戒备森严,所有工作人员到高考结束时才能出来。”修女会院展示着特定时期城市文化的沉淀,可以唤醒民众对历史的记忆与探求,对建筑艺术的欣赏与学习,发掘历史人文内涵,提高现代城市品位,展示地域风格特色。通过此次保护性平移及修缮保护,对修女会院价值进行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这对于济南市的文物保护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提升文物周边城区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修女会院所在的济南市历下区东关街道办事处历山路47号原山东教学仪器厂院内,修女会院周边建筑已拆迁,院内地坪较低,无排水系统,雨水无法正常排出,在雨季院内经常积水,水位高时雨水会倒灌进入修女会院。周边建筑拆迁后,修女会院现址为拟新建的棚改安置房建筑物施工工地中央,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对文物本体造成伤害,不利于城市的更新改造,对文物本体的安全和长久保存更是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进行建筑物整体保护性平移可以更好的保护文物本体,保留住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修女会院平移到历山路与东关大街交叉口西南角的新位置后,在周边配合文物本体风貌营造环境,修女会院独立于原有场地一隅,北面朝向东关大街的车水马龙,南面将背靠新建的高楼大厦,成为附近的一处新地标,重现文物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