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开放运行,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强化协同创新,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实验室坚持开放运行,建立访问学者制度,设立开放课题,吸引优秀人才开展合作研究。
第三条 实验室设立开放基金,资助国内外科技工作者依托本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每年公布一次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按照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条 实验室常年接受访问学者申请,在实验室工作期限一般为3个月至1年。访问学者申请、管理与考核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第五条 关注前沿科学问题,每年举办专题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访邀做讲座报告,互派学者和学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第六条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区域发展需求,加强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充分利用学会、协会等学术组织平台,推进实质性合作的稳定开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七条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实验室的兼职教授或学术顾问,互派留学人员开展合作研究和人才联合培养,积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争取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
第八条 实验室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数据库和样本库等科技资源,在满足科研教学需求的同时,实施开放共享,开展对外服务,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第九条 通过整合大型仪器设备建立院级开放共享平台,将能够共享的仪器设备纳入开放共享平台统一管理,并通过整合大型仪器设备建立实验室开放共享平台,设备原值在10万元及以上的性能良好、运行正常且不涉密的仪器设备原则上统一纳入管理。
第十条 接受学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以及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管理;按照开放共享、有偿服务原则,根据相关规定,在管理体制、技术队伍建设、开放共享服务所需条件方面提供保障。
第十一条 实验室作为知识创新的源头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完成正常科研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对本校学生开放。实验室开放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验室学科特点,根据学生需要,灵活确定开放形式。
第十二条 实验室支持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吸引优秀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开展开放试验,鼓励和支持研究人员将研究成果向教学内容及时转化,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十三条 实验室坚持面向社会开放,重视科学普及。积极开展相关行业领域的继续教育培训和学术讲座和研讨活动,及时宣传最新的科学发展动态;面向学生设立公众开放日,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面向公众开展科学知识传播,提高国民科学素养。
第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实验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