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ame src="*.html"></iframe>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正文
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应邀来山东建筑大学交流并做学术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4/12/07 19:51:45 浏览次数:

11月29日,国务院第八届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滨谊教授应邀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上午,刘滨谊教授参观了山东建筑大学绿色低碳校园和建筑城规学院,任震院长陪同,并介绍了学院及风景园林系的整体情况,包括学院的发展历史、学科特色以及立足黄河流域下游的地域性实践探索。刘教授对山东建筑大学校园的文化景观印象深刻,并充分肯定了学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建设成果。随后,刘教授与风景园林系的教师们进行了座谈交流,针对学校风景园林专业的未来发展、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刘教授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科的不断演变,风景园林学科应放宽视野,建立多学科融合的人居科学观。

任震院长陪同参观

与风景园林系教师座谈

下午,刘滨谊教授为学校师生做了题为《走向人居科学——风景园林学的未来》的学术讲座。刘教授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风景园林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潜力。讲座内容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人居的起源与本质、人居科学哲学演进、风景园林学的前期积累。刘教授认为,人类与生存环境的互动——“人境”设计是引领人类环境塑造的关键环节,“景”打通生命个体环境能量的接受、环境信息的认知传递和时空应对的通道,风景园林学科应当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与时空应对的通道,承担起“人境”设计等责任。

随后,刘教授为师生系统讲解了人居科学哲学的演进。他指出,应对时代变化的各种挑战,以完整的人类聚居为对象,进行系统综合研究的人居科学指引着学科专业的未来。风景园林是人居环境中的生命主体,与人居学科群中的各个学科的关联性与日俱增,在统筹协调城市、乡村、原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中,中国风景园林举足轻重。

讲座最后,刘教授回顾了风景园林学科的前期积累,在“人居科学三元论”深厚的理论基础上,向师生介绍了风景园林学科三轴六向全域理论与应用拓展框架、围绕“人、境、业”公园城市哲学理论等体系,提出发展人居科学是创造风景园林未来的关键。他鼓励在场的师生们,不仅要继续深化现有的学科积累,更要勇于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寻求更加创新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刘教授讲座

在随后的提问交流环节,来自建筑、规划、风景园林等多学科的师生和企业工程师就风景园林学科的未来发展、行业挑战和个人成长规划等方面提出了疑问。针对这些问题,刘滨谊教授强调,设计师应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应以过往的眼光看待新时代的挑战。他指出,新时代不再需要千篇一律的景观设计,而是要感知自然美学,强化“设计感”,创造独一无二且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他鼓励大家通过新思维解决新问题,勇于创新,推动学科和个人的成长。交流活动的最后,刘教授特别肯定了与会学子在听讲、提问环节中的认真态度与深度思考,认为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师生提问交流

活动结束后,刘教授与在场的师生合影留念。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视野,也为风景园林专业在学科建设、跨学科合作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发。

师生合影留念

(作者:盛硕 编审:卜德龙 终审:董欲晓)

    • Copyright 2009-2010 山东建筑大学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 邮编:250101
    • 电话:0531-86361731
    • 传真:0531-86361731
    • Email:jzcgxy@sdjzu.edu.cn
    • 备案序号:鲁ICP备06022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