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常凝炼成一次次选择;
选择,又常常开启一段段崭新历史。
2016年11月27日,一条重磅新闻吸引了全省高校的目光:《山东省一流学科名单出炉!13所高校32个学科入选》。我校建筑学不负众望、赫然名列榜单,这是建大60年来坚持土木建筑为特色的执着奋斗、久久为功,也是建筑学几代学人争创一流的夙愿情怀、薪火传承!
初心不忘、 续写华章,学科建设再次启航
学校缘建筑而生,因建筑而兴,倚建筑而强。
建筑学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 1959 年,我国第一代建筑师、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伍子昂教授作为专业教育奠基人和主讲教师,在当时半是田地、半是工地的简易校址上开办了建筑学专业。1984 年恢复建筑学本科招生,蔡景彤、缪启珊等前辈与来自国内多所名校的外聘教师一起艰苦创业,为专业办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5 年成立建筑系,2000年建筑学本科专业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同年获得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04年更名为建筑城规学院。2006年获批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09年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学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获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通过立项。2013年牵头成立国内首个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学科入选“泰山学者特支计划”。2014年建筑学一级学科获批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砥砺奋进、厚积流光。60 年来,几代学人艰苦奋斗、创业拓荒,建筑学由弱小到壮大,学科的实力和特色日益凸显。
继往开来,弦歌不辍。2016年,校党委和行政审时度势、续写新篇,建筑学成功申报山东省一流学科,开启了学科建设的新征程。
学校党委、行政将申报山东省一流学科工作,作为深入实施“五大工程”,推进“学科引领工程”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高相关学科建设水平提供了重要契机。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学院要高度重视省一流学科申报工作,切实做好学科建设提炼总结,科学做好建设规划,突出学科特色、引培高端人才、凝练总结材料,力争在省一流学科申报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种梦想,可以凝聚力量;一种信念,可以攻坚克难。在分管校领导、科技处的指导下,学校优势学科的支持下,学科带头人周玉成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王崇杰教授带领建筑城规学院骨干力量组成的申报组,审视学科发展趋势、立足现有发展条件、注重学科交叉融入、系统设定学科方向,夜以继日地研究谈论、反复斟酌,申报书几易其稿、精益求精。通过精心组织、倾力投入,建筑学成功入选山东省重点立项建设“一流学科”, 跻身学科建设的先进行列。
广开思路、明辨大局,特色发展寻找方向
力度前所未有,压力也前所未有。
一流学科建设是山东高等教育的系列重磅改革的具体举措之一,旨在以学科发展为着力点,支持高水平和优势特色学科保持领先水平、争创一流,增强我省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学科竞争力,带动全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建筑学专业属于传统的工学大类,除了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在行业内拥有重大影响力的建筑老八校外,还有一批后起之秀,在教育资源上大有赶超之势。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争创一流,是成功申报的喜悦褪去后,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场“大考”和“硬仗”。
建筑城规学院领导班子时不我待、广开思路、取经问道。召开各层次教学与科研骨干座谈会,充分厘清自身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一级学科一体化研究方向的现有优势和存在问题。与校内热能工程、控制科学、土木工程、材料科学、环境工程、测绘地理信息、交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带头人深入地探讨磋商,寻求交叉协同的途径和落脚点。并分别带队遍访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建筑类高校,就办学思路、人事制度、实验室建设、人才引进以及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交流。派遣老师赴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英国卡迪夫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访问、洽谈,寻求更广阔的合作。
登高望远,方能掌握方向;明辨大局,才可顺势而为。
纵观全局,老牌名校历史之悠久,实力之雄厚自不必多言,界内新锐弯道超车的特色发展也十分强劲,而高水平平台、成果等呈现出集中于技术与理论两个方向的态势。东南大学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建筑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形成的研究特色具有全国性的学术影响。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寒地公共建筑设计、地域建筑设计、寒地建筑技术、建筑历史与理论、寒地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寒地环境艺术设计等诸多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以“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人居环境”、“弱势群体人居环境”、“文化遗产保护”为学科发展重点。
立足传统,充分发挥优势;凝心聚力,扎实练好内功。
反观自身,我们的建筑学“一流学科”建设,不能全面布局,只能精耕细作。利用学校土木建筑学科交叉关联度高的优势,坚持“立足地域、面向全国,绿建引领、多元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形成以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为基础、绿色建筑技术方向为优势、建筑遗产保护方向为新增长点的发展态势,并进一步拓展城乡空间设计方法与技术方向的发展。
精心谋划、匠心打造,建设方案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