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ame src="*.html"></iframe>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师生参加第十四届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暨2025年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年会并做学术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5/10/06 23:19:39 浏览次数:
1ED18


2025年9月26日至28日,第十四届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暨2025年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年会在重庆西南大学成功举办。本届大会以 “改革创新·协同融合” 为主题,是我国风景园林教育领域两项重要学术活动的首次联合举办,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和师生代表,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风景园林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会议包含主旨报告、四大主题论坛、十个分论坛与八个研究生论坛。



C2F8C

参会师生合影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任震、肖华斌、李学东带领研究生团队参会。其中,2023级研究生武兴宇、颜淑婧,2024级研究生刘基业、任策、刘顺昊,2025级研究生鲁萌在研究生论坛发表报告。2024级研究生杨宛蓉做墙报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3级研究生

47C86

会场:研究生论坛一——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姓名:武兴宇

汇报题目:基于情景模拟的流域绿色基础设施格局演变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简要内容:Nbs范式影响下,以大汶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整理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构建流域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GI)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设定“生态—经济协同”(EED)与“城乡融合发展”(BURD)两个未来情景,推演至2030年。对两类情景下的GI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ED情景提升生态用地比例与综合服务能力;BURD情景扩大林草空间、显著增强网络连通性并形成“连续骨干—中心断裂修复”的优化格局。


74D88

会场:研究生论坛七——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姓名:颜淑婧

汇报题目:城市低开敞度蓝色空间对中青年人情绪疗愈与偏好影响研究——以济南泉水公园为例

简要内容: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聚焦济南中心城区典型泉水公园蓝色空间,探讨其对中青年群体情绪疗愈的作用。通过照片问卷与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结合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人群感知与环境要素关系。结果显示:蓝色空间的开阔度和氛围是影响疗愈效果的核心因素,文化内涵与互动性次之,而水体状态和人流量影响不显著。研究建议优先提升空间开阔性,合理调控人群密度,营造更多私人休憩区域,以增强蓝色空间的情绪疗愈效应。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4级研究生

4CCCA

会场:研究生论坛七——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姓名:任策

汇报题目:台儿庄古城景观体系特征与营建智慧研究

简要内容: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凝结了传统营造智慧,却在现代化与西方理念冲击下逐渐式微。如何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重拾历史文脉与营建智慧,成为城市精细化发展的关键。本文以京杭大运河节点台儿庄古城为研究对象,从水利、空间、人文等维度出发,提炼出其“城水交融、因地制宜、巧构空间、多元包容”的营建智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识别—智慧再构”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以期为运河沿线古城的整体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B84E

会场:研究生论坛二——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

姓名:刘顺昊

汇报题目:高校校园植物群落的空间特征与夏季热舒适度关系

简要内容:热舒适度是营造健康校园环境的关键。本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选取8类典型植物群落,通过实测微气候与空间参数,分析其对热舒适度(以生理等效温度衡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多层次群落(乔-灌-草)在降温、增湿、遮光方面效果显著;天空可视因子(SVF)与温度、光照正相关,三维绿量(LVV)则与之负相关。当SVF低于0.15或LVV高于5.92 m³/m²后,降温效应不再明显增强。建议校园绿化优先选用乔-灌-草结构,并将SVF控制在0.10–0.15、LVV控制在4.5–5.5 m³/m²之间,以提升热舒适度,为校园绿地更新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4882C

会场:研究生论坛七——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姓名:刘基业

汇报题目:基于POE理论的城市公园评价及其优化策略研究——以西湖十景之花港观鱼公园为例

简要内容:花港观鱼公园是杭州西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兼具自然与人文价值。为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的协同发展,有必要对其开展科学更新。本研究以该公园为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使用后评价(POE)体系,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调研花港观鱼公园使用人群的社会属性以及李克特量表法计算游客满意度值以期数据驱动精准优化,弥合供需矛盾,推动公园动态更新与可持续优化。以期为同类城市公园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FB28C

研究生学术论坛海报展示

姓名:杨宛蓉

题目:基于碳汇分析的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

简要内容: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该研究聚焦驻济高校校园绿地,结合实地调查与模型计算,运用IPCC生物量法、异速生长模型及SPSS、Origin等工具,量化分析植物群落碳储量,筛选高碳汇优势树种与配置模式。结果证实,优化植物规格与群落结构可显著提升校园绿地碳汇能力,为低碳校园及可持续城市生态空间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5级研究生

90394

会场:研究生论坛三——风景园林国土与生态修复1

姓名:鲁萌

汇报题目:局地气候分区视角下济南市主城区多时态热图谱构建

简要内容:全球气候变化与快速城市化正加剧如济南这类“火炉城市”的热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局地气候分区(LCZ)框架和HEVA模型,成功构建了济南主城区的多时态热风险图谱,并展示了其研究的四大核心发现:热风险在空间上向市中心高度聚集,在时间上呈现午後向外扩散的日变化规律;揭示了理论上通风良好的“开阔低层”区域(LCZ6)实际热风险异常偏高的反常现象;通过SHAP分析,指出了地表温度、容积率、不透水面率等是驱动热风险的关键指标。为济南市制定精准的气候适应性规划提供了直接的科学依据。


(责编:芦雨 李涛 初审:白林 审校:赵斌 终审:任震)



    • Copyright 2009-2010 山东建筑大学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 邮编:250101
    • 电话:0531-86361731
    • 传真:0531-86361731
    • Email:jzcgxy@sdjzu.edu.cn
    • 备案序号:鲁ICP备06022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