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丈量山河,实践点亮青春。为扎实引导和助力青年学子深入社会、认知社会、回馈社会,在社会实践中磨砺自身、提升素养,汲取奋进力量,学院积极组织动员学生投身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同领略部分实践团队的风采吧!
“阡陌寻迹·规划知行”实践团队
为搭建青年学子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平台,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的“青年方案”,7月21日-7月22日,建筑城规学院“阡陌寻迹·规划知行”实践团赴济南市济阳区曲堤街道胡家村和济南市历城区芦南村开展实践调研。7月21日,实践团与胡家村村委座谈交流村庄基本情况,共同探讨发展优化路径。在村干部带领下开展了村风风貌与村内资源的摸排调研,聚焦空间规划与产业发展等问题,团队成员深入村民家中,倾听生活需求与发展期待,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同学们表示,胡家村的实践印证了“党建引领是核心、治理创新是关键、群众路线是根基”的深刻逻辑。下午,实践团前往北成环境企业参观,实地考察企业在环保领域的技术成果与运营模式,探寻企业与乡村协同发展的结合点。7月22日,团队赶赴济南市历城区芦南村继续开展实践。实践团详细询问驻村书记村庄基础信息,包括人口数量、土地面积、产业构成等情况,并与村内老党员、村民展开深入交流,倾听他们讲述村庄的发展历程、红色故事以及对村庄未来发展的想法与期待。随后,实践团还前往云台山进行采风,拍摄芦南村风貌视频,全面记录村庄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本次实践不仅为乡村振兴与企业助力乡村发展的融合路径,提出了可参考的调研样本,更为后续开展相关实践研究,攒下了扎实的一手资料。建筑城规学院党委副书记卜德龙表示,“团队深入乡村一线,以青春之犁深耕乡村振兴沃土,将专业所长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效,在广袤的田野间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城市行走计划”实践团队
为深化大学生对乡村文化的认知,挖掘乡村资源历史价值与振兴潜力,7月10日,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行走计划”实践团赴济南市历城区鸡山坡村开展实践活动。实践中,团队在村干部带领下调研村风风貌与村内资源,与村两委共商空间优化路径;围绕村庄墙体推进创意实践——以涂画透卡方式设计文化展示立面,兼具功能性与观赏性,既满足居民“用”的需求,又契合外来人“游”的体验。同时,成员们与村内革命老人面对面交流,倾听革命故事,深挖红色资源。此次实践由山东教育卫视全程跟踪拍摄,彰显了城市行走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意义,为乡村振兴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型提供了微观样本,未来,团队将持续以专业力量深化实践成果,助力乡村焕发持久活力。
“筑梦童缘”实践团队
为助力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持续完善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7月1日-7月17日,建筑城规学院“筑梦童缘”实践团赴济南市槐荫区明星小区开展儿童友好空间微更新改造实践活动。通过模块化拼装设计、分龄化活动分区及环境心理嵌入策略,激活社区闲置空间,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推动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实践涵盖实地调研、原型测试、空间改造及社区互动,预期形成可推广的微更新手册与设计成果,探索志愿服务长效化路径。实践团首先面向社区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对游乐空间后闲置空间进行初步场地尺寸测量、与居委会工作人员座谈交流,充分了解社区居民需求和儿童意愿。在几次的实地探访中,团队成员对场地尺寸进行精细化测量并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完善设计方案,力求达到低成本低技术、废物利用和民众参与的建设目标。后续将持续推进项目落地建设,以艺术创作激发社区创新活力。此次实践深化了大学生对社区功能分区的认知,彰显了儿童友好场地微更新在推动社区发展中的实践价值,为社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驿路知行”实践团队
为推动工会驿站切实发挥“户外劳动者温暖港湾”作用,完善基层民生服务网络,7月14日-7月15日,建筑城规学院“驿路知行”实践团队聚焦社区工会驿站运营现状,赴鲍山街道城市之光社区、春江郦城东社区工会驿站开展实践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观察、与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交流,发现部分驿站存在服务短板。调研中,团队结合专业思考尝试寻解:建议弹性调整开放时间,贴合户外工作规律;联动周边商户共享卫生间,补齐设施短板;同时加强驿站宣传与运维,让服务更“接底气”。此次实践让团队直观触摸基层服务痛点,实地深入探索专业知识赋能民生的路径。后续,“驿路知行”实践团队将持续关注,为工会驿站优化提效献策,助力社区服务更暖民心。(作者:王宇 责编:芦雨 初审:白林 审校:赵斌 终审:任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