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前期方案研讨与分工部署后,交通工程学院"预"筹帷幄实践团队兵分三路,于7月3日赴北园站、鲍山站、安成街站附近的停车区域开展实践,聚焦智能规划及预约停车服务展开实地调研,系统摸排电动自行车停放管理现状。
一、高密度停放催生安全隐患
调研数据显示,安成街地铁站附近的停车区域日均电动自行车停放量达900辆(早晚高峰7:00-9:00、17:00-19:00更为集中)。现场可见车辆停放无序,盲道、人行通道屡遭侵占,雨天因缺乏遮雨设施,车辆浸泡与漏电风险加剧,暴露出基础配套不足与管理缺位双重问题。


二、供需失衡加剧停车乱象
鲍山站周边日均服务7000人次通勤客流,节假日流量激增至1.3万人次。现有停车设施严重滞后于约4000辆电动车的停放需求,车棚容量不足导致车辆挤占非机动车道。调研发现,若能科学规划现有空间,有望显著缓解停车压力,释放现有场地潜力。

三、景区效应放大停车矛盾
毗邻大明湖景区的北园站附近的停车区域,早高峰人流量约700-800人,受旅游客流影响,非机动车停放需求波动显著。经实地测算,A、C、D三口百米范围内,围栏内外违规停放车辆超100辆,成为制约站点通行效率的顽固堵点。

调研中,“预”筹帷幄团队通过实地勘察、数据采集与市民访谈,精准捕捉到地铁周边电动自行车停放的核心问题。后续,团队将深入分析数据,探索可行性解决方案。

初审:阚乐乐
复审:王 颖
终审: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