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承担的又一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作者:发布时间:2020-12-31信息来源:
浏览:
2020年12月30日,我院于复生教授承担的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项目“主从控制式海参捕捞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8GGX103013)顺利通过验收。
该项目自2018年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和于教授带领的研究生们认真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制作了项目样机,并多次到济南市鹊山水库、黄岛进行实验,终于取得了理想的结果。验收组长、机器人专家山东大学控制学院周风余教授对本项目给出了高度评价,建议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好好总结理论成果,争取多发表高档论文,“像这种成果总结发表15篇三区以内的SCI论文一点也没问题”,从而尽快占领科研高地;验收专家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机电产品检验中心的王艾泉研究员曾两天全程陪同课题组到黄岛海洋牧场检测项目样机,对该项目样机的适用性给出肯定的同时,也给出了进一步研发的方向,“要把该项目产品研发成为海洋水产品收获的设备平台,向捕捞船方面研发,把一个项目做成产业”;验收专家齐鲁工业大学王佐勋教授和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赵永国研究员对于项目组利用该项目资助的20万元经费做出了多款样机并实现了超出预期的目标,给出了高度评价;财务专家山东财经学院的张建刚教授审查了财务数据。
验收专家一致认为,科技的发展总要终止一些传统的行业,于教授课题组研发的“主从控制式海参捕捞机器人”会逐步将“人工下海捞参”送入历史,这是一个很大的科研成果。研发的机器人采用独特的技术手段,利用较低的费用达到了国内部分高校和研究所投入几百万也未能达到的效果,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具有高度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应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尽快实现产业化。
本项目2020年11月底在黄岛实验成功后,已经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海洋捞参靠“猛子”,但现在从业者已经越来越少,仅有的捞参队伍年龄也多在50岁以上,养参密度低的海域已经无人愿意下海捕捞,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近海养参人的担忧,因而该项目研发的机器人实验成功很快成为业内的一件大新闻、大喜事。目前已有多人前来联系于教授,想投资共同做大该项目。我校校领导对此也十分关注,傅传国副校长指示要深入研究,做出特色;校老科协李信培常务副主席主动联系黄岛区相关领导,建议以此项目为切入点,广泛整合我校在该方面的科研成果,与黄岛区政府共同探讨成立海洋高端装备研究机构,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海洋经济发展做出我们山东建筑大学的卓越贡献。

项目验收会现场(张涵摄)

专家察看项目样机(张涵摄)
审稿:潘祖超
编审:卞梅
终审:李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