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动态 >> 基层动态 >> 正文

团干谈心得丨仁而爱人 守望青春

时间:2022-07-08浏览:作者:魏潘红

编者按:

  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一代代团员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并对新时代新征程共青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殷殷嘱托反映出了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所担负的重任。我校各级团干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切实担起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为将青年学子培养成为理想信念远大、爱国情怀深厚、使命担当强烈、奋斗精神饱满、本领素质高超、道德品质优良的生力军而不懈努力。

立青年之志,激扬起不负韶华之理想。擎时代之旗,勇担使命的青春力量。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团干谈心得”系列第十六期《仁而爱人 守望青春》。

仁而爱人 守望青春

交通工程学院 魏潘红

近日,通过学习陈国前书记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的总结讲话,本人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行为世范”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韩愈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名辅导员、团干部对学生不仅“传道受业解惑”,更会在精神层面上启发人、感染人。封校伊始,跟学生交流的时候,学生会问“老师,你住在哪里?有被子吗?怎么吃饭?”,当我说住宿舍吃食堂的的时候,学生觉得老师在学校跟他们的“待遇”是一样的,带着些许担心的告诉我哪里的饭好吃、老师缺什么他们可以提供,瞬间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当安排辅导员与学生一同参加围墙巡逻、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的时候,学生们会说“老师,你们也在这坚持值守啊”,既表现出了心里的平衡,又表现出对老师的敬意,从而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务过程当中;当学生抱怨快递进不来,没有夏天衣服的时候,我告诉他们所有辅导员在接到紧急入校通知后收拾简单行李,两个小时之内全部到岗,跟他们一样穿着羽绒服和保暖裤进来的,在天热的时候也只能把两件套的衣服拆开来穿,有了这种“感同身受”,学生们反而多了一份宽容和理解。老师们困难面前的迎难而上,风险面前的积极应对,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带动广大青年学生纷纷投入校园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当中,用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老师应该有言为示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二、做一个“以生为本”的同路人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是不容忽视的。

尤其是封校以来,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辅导员每天都会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诉求,尽力帮助学生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比如,全面封校之前,因快递滞留校外无法进校,学生的情绪特别大,在了解到学生的需求之后,学院团委组建了有我和宋著贺老师以及多名学生干部组成的临时志愿服务队,从快递站一件件查找,并逐一进行消杀之后,将60件快递一一交到48名同学手中,同学们特别感动,多种方式表达了对学院的感谢;封校期间,有的学生好几条裤子都破了,因为快递进不来新买的裤子收不到而担心的时候,辅导员积极联系楼长帮助学生缝补裤子;毕业班学生因资料在校无法与工作单位签约而着急的时候,辅导员帮其准备好相应资料后交由校外老师寄送到应聘单位,使学生得以顺利签约;学生突发疾病需要外出就诊,校内人员又不能陪同的时候,为了照顾和安抚好学生,校外老师全程陪同就诊,并帮助学生解决吃饭、住宿等生活问题,使学生备受感动。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正是体现了辅导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更好地服务学生、维护学生,用实际行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会用眼睛发现建大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

三、做一个“仁而爱人”的开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讲到: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作为一名专职团干在工作当中要做到严爱相济、润己泽人。老师的爱,是大爱,不是狭隘的无限包容,该批评时要严厉的批评,该鼓励时要温暖的鼓励。比如,面对犯错的学生,既要严格要求、亮出底线,同时又要表达理解、讲明道理,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不逾矩。老师的爱,是深爱,不是肤浅的表面功夫。面对心理困惑的学生,既要担起优质“垃圾桶”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倾诉和发泄,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鼓励其积极面对生活;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详细了解家庭情况,帮助学生联系勤工助学岗,提供临时困难补助,使学生在校能够安心学习;封校期间,面对同学们的急躁情绪,既要做到共情、安抚,又要讲明封校的初衷和学校的后勤保障,免除学生的后顾之忧。老师的爱,是博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只有老师自己有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在“坏学生”那里看到他潜在的美好;只有老师心存善意,才能将善良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只有老师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引导学生驱散心中的阴霾,为学生“点亮心中的灯,照亮脚下的路”。所谓“严爱相济”,就是真正做到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接收并服从教育管理,真正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老师的眼中,没有“坏学生”,只有性格不同、各有所长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特别的花,只要坚持用仁爱之心浇灌,它终会盛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广大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编审 / 刘琳

初审 / 杨菁

终审 / 王鹏

版权所有:共青团山东建筑大学委员会|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邮编:250101

电话: 0531-86361790 | Email:sjdyouth@163.com|技术支持:建大青年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