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晚,法学院在外文楼415教室举办第十八期“筑法研律”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2023级法律硕士毕默杨、倪千惠、刘梦梦以及孔广慧芳主讲,王淑华教授莅临指导,2023级、2024级部分研究生参加。报告会由第五届研究生会秘书处干事张欣欣主持。
主讲人毕默杨的汇报主题为《住房权的宪法保障困境——以中国与南非为例》。毕默扬以南非和中国的住房权宪法保障现状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住房权宪法保障存在的困境及完善路径。主讲人重点介绍了南非和中国的典型案例,从典型案例中概括出各自存在的两个重点问题,并结合宪法委托理论和“社会国原则”,提出利用宪法解释而非直接修宪、援引其他法律作为保障等可行性具体措施。

主讲人倪千惠的汇报主题为《DeepSeek等开源模型法律风险监管路径》。主讲人首先探讨了DeepSeek等开源模型的法律风险。在技术上,DeepSeek与ChatGPT架构不同,适用场景也有所区分,在知识蒸馏和思维链等方面存在知识产权等合规问题和隐私保护等监管难题,并提出法律监管的建议。

主讲人刘梦梦的汇报内容聚焦于《电信网络诈骗中帮助取款行为的定性探讨》。她从八个案例中概括出罪名适用争议焦点在于既遂时点/既遂标准、“事前通谋”的理解、“明知”的理解等多个方面。最后得出了罪名的认定需结合主观层面和客观层面两个维度的结论,以及明确了在不同情形下帮助他人取款的行为,其所构成的罪名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案情依法定性处理。

主讲人孔广慧芳的汇报主题为《ESG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框架构建研究》。通过对ESG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框架构建的研究和现有投资规模的调研,指出了ESG在投资等领域的重要性。然而,当前ESG评级机构因利益冲突,存在评级结果失真、透明度不足等问题,亟需引起重视。讲座还分析了国内外对ESG评级的研究和监管的区别,提出我国需构建独立监管框架的建议。

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完善建议,报告会在王淑华教授的精彩点评下落下帷幕。作为法学院常规学术活动的一部分,本次报告会为研究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平台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术交流,加深了思想碰撞。
▐ 编辑:秦丽霞
▐ 编审:张鑫堯
▐ 审核:刘艳飞
▐ 终审:朱宝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