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

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法学院成功举办第十五期“筑法研律”学术报告会

作者:杨蒙恩 冯煜琳   时间:2025-04-01   来源:法学院    阅读:

3月27日晚,法学院在外文312会议室举办第十五期“筑法研律”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2023级法律硕士王鑫如、朱梦、蔡志杭、崔佳萌主讲,赵凤梅副教授莅临指导,2023级、2024级部分研究生参加。报告会由第五届研究生会宣传部干事徐莹主持。

主讲人王鑫如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新型诈骗犯罪的刑事司法规制》为题,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诈骗犯罪具有智能化、隐蔽性强、跨国性等特点,因此应明确否定强人工智能主体资格、完善证据收集机制、明晰刑事责任,构建全方位的刑事司法规制体系,以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犯罪的复杂形势。

主讲人朱梦的汇报主题为《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知识产权困境与路径改造》。她结合丰富的案例与详实的数据,指出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在保护非遗数字化成果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相关成果面临诸多风险;创新性地提出完善法律法规、细化权利主体与内容、健全救济体系等对策建议,为非遗数字化保护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主讲人蔡志杭以《无人驾驶对传统刑事责任主体的挑战》为题,详细分析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特点、优势以及现存法规的缺失;指出在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肇事时,责任主体的认定存在模糊地带;最后,针对性的提出明确责任主体、完善交通法规、强化生产者与使用者义务等解决路径。

主讲人崔佳萌的汇报聚焦于《地理标志与通用名称的司法冲突与改善》。她以我国司法实践为基础,对地理标志与通用名称在法律属性、时间要素、国际规则等方面的冲突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应从完善立法、优化裁判标准、构建多元治理体系等方面入手,以平衡私权保护与公共利益。

赵凤梅副教授在认真听取汇报后,对四位主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她从选题的前沿性与创新性、论文结构的合理性、论证的充分性以及实践应用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点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同时鼓励同学们进一步深化研究,拓宽学术视野,为相关法律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本次“筑法研律”学术报告会充分展现了法学院研究生对法学热点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与深入思考能力,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不仅为研究生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术热情与创新意识。

▐ 编辑:曲博鑫

▐ 编审:张鑫堯

▐ 审核:刘艳飞

▐ 终审:朱宝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