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上午,法学院与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360奇虎集团合作开展的课题“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边界问题研究”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课题结项会。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延杰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刑事行政审判研究部负责人韩德强对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宋蔚主持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北京外国语大学、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山东建筑大学、奇虎360集团等科研院所、法院、高校、互联网企业的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分为课题汇报和专家点评二个环节。课题汇报阶段,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翠敏以利益衡平下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的边界为主题作了汇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陈俊海围绕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在司法实践中应平衡的三个关系作了主题汇报。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华教授,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淑华、副院长朱宝丽,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编委兼新媒体主编陈文波,360集团诉讼仲裁部总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长李毅斌等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
山东建筑法学院院长王淑华在点评中建议:一是使用数据定量分析对司法实践中相关案例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明确信息权的具体权利内容、权利行使、法律规制的介入点、司法审判的实然及应然做法等;二是坚持利益平衡原则作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立足点;三是运用生命周期理论界定信息权的存续与管理、保护;四是确立权利保护边界应确定具体的操作规则,在“依法获取”与“不得非法收集”之间,必须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范。五是厘清个人信息权保护边界应格外注意处理好政府监管、企业利用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供给与规制关系。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朱宝丽对课题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信息的分类包括敏感信息与非敏感信息,重要数据、基础数据与增值数据,显明数据和清洗数据等,应根据信息的分类实行分类保护;二是信息的产权归属是一组行为性的集合权利,是一个权利束,因主体自己的行为而产生的数据取得属于原始取得,归个人所有,数据增值权益归添附者所有。三是企业隐私政策的性质界定不同,责任认定就会不同;四是企业对个人信息收集目前主要是告知与选择机制。但是企业在隐私政策中告知什么内容亦面临较大的挑战;五是加害行为的认定不应当仅限于泄露行为,披露和使用信息的行为性质和法律责任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5月31日下午,360集团法务部高级研究员张素伦为法学院师生做了“当前网络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主题讲座。讲座从当前国内外发生的永恒之蓝、facebook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大事讲起,对大安全时代新威胁、新挑战及网络安全新形势做了深入的分析,唤起了同学们的网安忧患意识,并从技术和法律规范双层面提出保护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开拓了同学们保护网络安全的新思路。讲座向同学们普及了网络安全相关知识,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网络安全意识,鼓励同学们探讨网络安全与法律的关系,进一步促进法学院的学科建设。


审稿人:王淑华